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讓心靈與寫作不期而遇──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心靈寫作講座紀錄


那是書展的週末,帶著首次參觀徬徨的心,我走進了2017書展的藍沙龍。對於網路盛行的今天,人們大量減少書本的閱讀,也造成書展這幾年參觀人數的下滑。出版業者們不斷討論著對策,也才將原本每年一次市儈濃厚的市集逐漸改為文青指標的聚會。每年一次的書展裡,作者們馬拉松式的簽書會與講座,聚集了大量的讀者,某種程度上也同時帶來錢潮。

而我,帶著茫然經過書展的角落,一個被稱為藍沙龍的小方塊。它的四周被牆面圍了起來,舒適的座椅一排排的擺在舞台前方,典雅的白色反射著舞台的黃光,溫馨卻不失莊重。舞台上,一個年約60的婦人,正對著觀眾說著話,她擁有一種非常適合向心靈說話的聲音──溫柔且堅定的女低音。

她說著過往心靈寫作的成果以及引導方向,在她的眼睛裡,我彷彿看見光的閃爍。我想,心靈寫作對她的人生當中,應該曾經扮演過相當重要的角色,或是直到今天,仍然是那不可或缺一部分。也因此,那樣的觸動讓她不辭辛勞的推廣著一個又一個的活動。對於她而言,心靈寫作就是一種寄託,猶如宗教般的存在。

我手寫我口」她強調著,

「不做修改刪除,也不需要賣弄高超的文學技巧。

心靈寫作,僅僅是陪伴你人生的一個朋友,無時無刻!

「無時無刻?」我在心裡疑惑著

「無時無刻!」而她,像是聽見了我的問題似的,重複了那句話語,用她溫柔堅定的聲音。

我不自覺地拿出筆記,記下每句觸動的言談:

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些心情無法和人分享,或還沒準備好和人分享。

是的,許多時候我都希望能被傾聽,卻又不是很確定應該說給誰聽。基於各種理由,最後只能壓在心底,期待某天雲淡風輕。然而,視而不見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像隻鴕鳥將頭埋進洞裡,回想起來只覺得自己更加可笑。這種時候,或許寫作真是一個至交。不詳加批評,指如春天的薰風迎面吹來,陪伴著自己。將心情化為文字,寫著寫著,或許思緒也整理清楚了,或許心情平復了,又或許能清楚該應該如何訴說。

何況,即便再親密的朋友,也不可能陪伴你每分每秒的人生。

不可否認,即是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仍有自己的難關必須面對。最可能每分每秒陪伴自己的,就只有自己了!就算真的做不到「愛自己」,至少也得學會和自己和平共處。沒有自我的人生,猶如盲目跟從火車車頭的車箱,即使是高速前進也絲毫沒有進步!

短短五分鐘就能學會的方法,卻能夠陪伴你一輩子。

大學四年來主修經濟專業,我想我必須承認這是一筆投資報酬率相當高的交易。每天多花的一點時間,卻可能換得一輩子受用的工具。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得到的那天,但我願意賭,只用每天的10分鐘下注,換取萬一的那一天的平靜。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現實社會中的蘇麻──《美麗新世界》讀後感之二


翻過《美麗新世界》約三分之一後,我只為各種諷刺的描寫感到可笑。將科學化產製作業應用在人類的生育上,批量化的複製著一個又一個好操控的人,以從事那些低階且重複性高的工作。美麗新世界彷彿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效率且穩定,那樣的政府,那樣的社會,不正是大家所期望的嗎?我甚至懷疑著,究竟有什麼原因能反對這些制度呢?

然而,問題逐一浮現...

為了社會的安定,愚民政策是必須的──猶如秦朝的焚書坑儒。在美麗新世界裡,人們不再閱讀,更不懂得與自己相處。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撩亂的娛樂,諸如類似4D電影般能讓人身歷其境的感覺電影、電磁高爾夫等等。當他們遺失了與自己相處的時光,「思想」便消逝無蹤。在整本書的言談間,角色們在各式各樣地場合裡卻引用了那些當局給予他們的制約──顯然,在新世界裡的人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那些當局給予的制約就像是思想控制般,令每個人都深信不疑。每當遇到不如意或在社會中特別與眾不同的人,人們便不加思索的以這些制約回應、逃避:

每個人都屬於每個人
讓社會上的每個人不再擁有自我,因為我們都只是社會的一部分,而非個體。

一克蘇麻好過一句咒罵
讓他們在面對不快樂的情況下,選擇吞下一顆藥丸,有如吸毒般逃避現實。

即使愛普西隆也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而我們也只需要作那些社會期盼我們作的事情。

即便是看著電影,電影訴說著的也正是經過當局的審議,要給予教育社會的內容。所有對當局有所危害或風險的議題皆會被高層完美的「河蟹」,或視為故事中的反派思想──正如同好萊塢電影中的反派。

所謂自由,或許只是假象...

直到今天,我們都只是那個跟著當局要求行動的平凡大眾,在「自由」的旗幟之下,即便發現我們的文化其實有著許多的問題,卻悶著頭視而不見,正如美麗新世界的角色們每天吃著一片又一片的蘇麻。

而國家呢?在西方列強的謊言下,各國努力想躋身成為所謂的「已開發」國家,追逐著一個個發展數據。而站在世界至高點的管理階層,卻是用另一種殖民的眼光看待整個世界。在他們眼裡,觸目所及全是自身利益的發展可能──當然,在面對大眾時,說法上還是得經過一點修飾。

於是乎,西方列強脅持著其媒體強大的力量,將中東地區塑造為十惡不赦的反派,背後目的卻是石油所帶來的,白花花的銀子。他們並不害怕所謂的自由會讓人民群起反抗,畢竟這世界可存在各式各樣的休閒娛樂。與其深入仔細地調查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人們更願意花上幾個小時打打電動或看看電影。用美麗新世界的方法說,便是「一克蘇麻好過一句咒罵」!

或許,也不只蘇麻。

在現實世界當中的休閒娛樂,遊樂園、追星、電動與電視節目等等科技所帶來的便利逐漸遮蔽我們的雙眼。在每天標準的24小時內,我們將越來越多的時間分配給休閒,對於知識充滿渴求的人反而成為異類,遭受到其他人的嘲笑和排擠──彷彿是社會要求我們成為社會的一部分,不能太過獨特。

我不禁想起《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當中,墨瑞曾說過的那句:「我們的文化讓人無法自知自適。你得要十分堅強,才能拒絕這種錯誤的文化。」顯然,書中的主角並不夠堅強,強烈的自卑感作祟,母親的過世以及他人的嘲笑都是將他壓垮的原因。

早在戰國時期,屈原就曾說過:「彼眾昏之日,故未嘗無獨醒之人。」可獨醒之人是孤獨、無力又痛苦的!即便獨醒之人願意以身救世,若只碰上一群扶不起的阿斗,還不如成為竹林七賢,為歷史畫上一筆不一樣的色彩。

然而,最可怕的還在後頭...

一旦人們失去「思考」的過程,對生活的一切不再感興趣,就同時失去創造的能力。由於人們對世界的一切感到理所當然,不再探究其奧妙或原理,要做到所謂的「創新」就更是難上加難!畢竟,任何的「與眾不同」都可能被扣上一頂罪惡的帽子,必須獨自忍受大眾的異樣眼光。在如此的情況下,威權式的統治下必然存在的「審查制度」無疑是雪上加霜,當局隨時有可能將創新者視為挑戰權威的存在。

緊接在後,創造與創新的難產將帶來的是社會的停滯。而本書尚未提到的環境汙染、物種消失等問題也在現今社會逐漸顯現,若再缺乏知識傳播及科技進步,始終停滯於作者成書當時的年代,恐怕只會更加速地球的反撲。

事已至此,

誰還認為「安穩」的社會才是進步的展現呢?其實,混亂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展現吧!當世界存在各式各樣的人,還在截然不同的環境下成長,意見不同是最理所當然的情況。此時,不就正需要所謂的「雅量」嗎?當年所學「綠豆糕和棋盤之爭」或許用在社會議題的討論上,仍適用,對吧?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強調選書而非買書,互動而非折扣──2017台北國際書展心得



農曆新年過後,2月的台北國際書展登場了。縱使過往幾年從未參與這場盛事,但也時有耳聞其每況愈下的頹勢。大甩賣大清倉的書商、年年減少的參展出版社以及越來越不閱讀的大眾都是導致書展漸漸難再盛況的原因。然而,與作家的互動卻始終未成為我心中書展最重要的事。但也誠如老貓所言,在所費不貲的攤位租金壓力下,書商難道能不想著回收嗎?

不得不承認,網路購書確實有優惠的誘因存在,可實體市集難道沒有自己的其優勢嗎?與作者互動的沙龍、書展首發的新書都是目前所存在的選項,聚集人氣之後,才有機會獲得消費,可我總覺得或許有更多的可能。

選書

作為出版社,比起一般大眾讀者更了解自家書籍的內容和脈絡,自然也就多了一種選書的專業。以今年書展為例,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便自製了一本"獨立書店年度選書"做為現場贈品。我承認,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這本選書手冊而購買了獨書人的試刊號。

相較於大學出版聯盟等出版社所擺設出的目錄,選書手冊顯然吸引人的多。更別提在書展有作家沙龍互動的情況,若同時能獲得各個作家的書單和一些選書的想法傳授,或許讀者們會對作家的想法有深一層的理解。

不需要多精美的印刷,薄薄的一小本或甚至是文宣品,作為書展限定的贈品或超值加購,也許都能讓許多熱愛閱讀的讀者們心癢難耐。

互動

儘管在這樣的世道,主動攀談總被認為是推銷,可要是能在這琳瑯滿目的書叢裡,有幾個小天使帶路就好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無論是互動式網頁或app都是一種選項。作為台灣出版業的年度重要展覽,在如今慘澹的景氣當中,是不是有可能作為引起改革風潮的領頭羊呢?

透過各出版社的資料繳交建置資料庫,用簡單的小測驗推薦實際到場的民眾幾家符合需求的攤位,或是作為主辦方,精心的策畫整個展覽,可能是營造舒適的閱讀氛圍,可能是拉近民眾與書本的距離,也甚至是真正的扮演起社會教育的腳色,明示閱讀之重要。總之,僅僅提供場地、進行配置與單純的廣告行銷似乎在這個休閒娛樂選項眾多的世界裡是不夠的了。

展覽(2017/01/14更新)

再次前往書展,收起撿便宜的心態,我相信許多人都能看見,今年的書展與以往有些不同。他們,真正的將書展作為一個展覽,或是精心且仔細地呈現出版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或是用攤位的設計展現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如圖,是台灣商務印書館所展示之印刷機,搭配上現場人員解說,解講過去"專業打字員"的生態。以往,官方文件(如公文)都必須經過打字,也因此產生了"專業打字員"的職業以及專門替人打字的打字樓,甚至有人購置打字機,在家接案打字,成為台灣最早的SOHO族!

在書架的呈現上,依各式主題分類的書架、供人稍作休息的椅子和典雅的空間設計,台灣商務印書館的攤位依然令人感到驚奇。其書架上的「主題分類」,可不單單只是社會人文、小說散文這種陳舊簡單的分法。諸如「一生受用的書」、「閱讀不朽」等等的分類,除了能瞬間引起讀者的興趣外,還能讓參與展覽的人們都會心一笑!

可能吧!作為局外人,說都比做得容易,現實的考量卻是千頭萬緒。可當事實已證明目前書展的下坡走勢,身在其中的出版業同仁們總得作出反應,而非全推託給景氣或讀者。至少在今年,我們已經看見主辦方以及參與方的進步,是不是能在2017年的拋磚看到2018年的引玉成功,就期待明年2月的TIB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