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強調選書而非買書,互動而非折扣──2017台北國際書展心得



農曆新年過後,2月的台北國際書展登場了。縱使過往幾年從未參與這場盛事,但也時有耳聞其每況愈下的頹勢。大甩賣大清倉的書商、年年減少的參展出版社以及越來越不閱讀的大眾都是導致書展漸漸難再盛況的原因。然而,與作家的互動卻始終未成為我心中書展最重要的事。但也誠如老貓所言,在所費不貲的攤位租金壓力下,書商難道能不想著回收嗎?

不得不承認,網路購書確實有優惠的誘因存在,可實體市集難道沒有自己的其優勢嗎?與作者互動的沙龍、書展首發的新書都是目前所存在的選項,聚集人氣之後,才有機會獲得消費,可我總覺得或許有更多的可能。

選書

作為出版社,比起一般大眾讀者更了解自家書籍的內容和脈絡,自然也就多了一種選書的專業。以今年書展為例,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便自製了一本"獨立書店年度選書"做為現場贈品。我承認,有一半的原因,是為了這本選書手冊而購買了獨書人的試刊號。

相較於大學出版聯盟等出版社所擺設出的目錄,選書手冊顯然吸引人的多。更別提在書展有作家沙龍互動的情況,若同時能獲得各個作家的書單和一些選書的想法傳授,或許讀者們會對作家的想法有深一層的理解。

不需要多精美的印刷,薄薄的一小本或甚至是文宣品,作為書展限定的贈品或超值加購,也許都能讓許多熱愛閱讀的讀者們心癢難耐。

互動

儘管在這樣的世道,主動攀談總被認為是推銷,可要是能在這琳瑯滿目的書叢裡,有幾個小天使帶路就好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無論是互動式網頁或app都是一種選項。作為台灣出版業的年度重要展覽,在如今慘澹的景氣當中,是不是有可能作為引起改革風潮的領頭羊呢?

透過各出版社的資料繳交建置資料庫,用簡單的小測驗推薦實際到場的民眾幾家符合需求的攤位,或是作為主辦方,精心的策畫整個展覽,可能是營造舒適的閱讀氛圍,可能是拉近民眾與書本的距離,也甚至是真正的扮演起社會教育的腳色,明示閱讀之重要。總之,僅僅提供場地、進行配置與單純的廣告行銷似乎在這個休閒娛樂選項眾多的世界裡是不夠的了。

展覽(2017/01/14更新)

再次前往書展,收起撿便宜的心態,我相信許多人都能看見,今年的書展與以往有些不同。他們,真正的將書展作為一個展覽,或是精心且仔細地呈現出版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或是用攤位的設計展現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如圖,是台灣商務印書館所展示之印刷機,搭配上現場人員解說,解講過去"專業打字員"的生態。以往,官方文件(如公文)都必須經過打字,也因此產生了"專業打字員"的職業以及專門替人打字的打字樓,甚至有人購置打字機,在家接案打字,成為台灣最早的SOHO族!

在書架的呈現上,依各式主題分類的書架、供人稍作休息的椅子和典雅的空間設計,台灣商務印書館的攤位依然令人感到驚奇。其書架上的「主題分類」,可不單單只是社會人文、小說散文這種陳舊簡單的分法。諸如「一生受用的書」、「閱讀不朽」等等的分類,除了能瞬間引起讀者的興趣外,還能讓參與展覽的人們都會心一笑!

可能吧!作為局外人,說都比做得容易,現實的考量卻是千頭萬緒。可當事實已證明目前書展的下坡走勢,身在其中的出版業同仁們總得作出反應,而非全推託給景氣或讀者。至少在今年,我們已經看見主辦方以及參與方的進步,是不是能在2017年的拋磚看到2018年的引玉成功,就期待明年2月的TIBE吧!


0 意見 :

張貼留言